缺芯2023年后才可能缓解,国产替代的机遇来了?

 

在半导体各类业界大会上,缺芯是必谈的话题。芯片短缺到什么程度?只问交期不问价格,不计成本一定要拿到货。目前半导体产能全面性不足,这一轮芯片短缺潮,“黑天鹅”的羽翼扫过了半导体产业的上中下游的每一个角落。从最先进的节点到某些材料,甚至封装测试的基板也短缺,显示器也短缺。

 

 

9月5日,戴姆勒汽车CEO表示,半导体缺芯,汽车行业2023年可能都难以采购到足够的芯片。

 

要理清芯片短缺的来龙去脉,首先还要从芯片本身讲起。

 

 
 

芯片—— “工业的粮食”

 

 

芯片,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,被誉为“工业粮食”,是绝大多数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
 

芯片的生产工序极为复杂,且价格昂贵。一个完整的芯片生产流程,涉及上千道加工工艺,在备齐硅晶圆、光刻胶等材料后,还需要光刻、刻蚀等精密仪器,制造环节包括芯片设计、芯片制造、封装测试、整机产品,据统计,芯片的平均生产周期达26周。

 

 

以汽车芯片为例,制造一辆汽车所需要的芯片,最多可达上百种,而一部手机通常包含近20种芯片,5G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高了芯片的需求量。

 

 
 

三百六十行,行行都缺芯?

 

 

放眼近一年前,估计没人想得到各各行各业缺芯如此严重。这次危机,首先倒霉的是车企,可以说是车企最先拉响了“缺芯”的警报。自2020年12月起,汽车行业缺乏芯片面临停产的问题就开始困扰无数车企。

 

芯片紧缺的现状是由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:高涨的市场需求、芯片涨价导致的囤货现象、美国雪灾、日本火灾、台湾干旱等自然灾害对芯片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,让再神通广大的企业也无法及时拿到足够的芯片了。

 

 

当车企的“缺芯”的压力传导给芯片代工厂,全球芯片代工厂都在满负荷运转。代工厂的满产转移给上游的设备厂商,再由设备厂商传导给其上游的零部件厂商,上游的供应不足,又反过来传递给下游,加剧了消费电子行业“缺芯”的状况。

 

华为等手机厂商大量囤积芯片,让芯片供应竞争更激烈。全球疫情让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需求增大,对于硬件产品,包括伺服电机、网络、云端储存等的需求会相应增加

 

 
 

全球扩张下的国产替代机遇

 

 

纵观全球半导体产业链,中国国内的半导体公司在上下游的市场份额、全球位置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。上游的设备、材料技术障碍很高,占有率非常低,而封装测试是国内占比最高的,国内这几块潜力都很大。

 

 

如何抓住这个缺货的时间窗口,国家、车企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纷纷发力以解决问题,国产替代拥有了新的机遇。例如在晶圆检测、切片等工艺环节,克洛诺斯科技的高精密半导体平台能够发挥重要作用。克洛诺斯科技主营高端半导体精密运动平台,以替代国外产品为己任,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装备、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供应商

 

 

国产要实现真正的替代,在半导体这个精细化的系统中,就要想办法把产能和工艺提升上去,才有机会成长。仰望星空的同时还需脚踏实地,十年饮冰,难凉热血,希望在未来,国产芯能带给我们惊喜。

 

 

首页    新闻资讯    常见问题解答    缺芯2023年后才可能缓解,国产替代的机遇来了?